Monday, November 29, 2010

棋樟山 - 船儿啊你别摇!


父亲生前最津津乐道的故事是在华侨中学当学生议会代表。新中国成立时,学生议会打电报祝贺,由他率领在校园内升五星旗,结果不但被校方开除,还被英殖民政府逮捕,拘留在棋樟山。因为祖父陈永福经商致富,除了聘请著名律师辩护,让父亲获得假释外,也在父亲被囚禁期间,用金钱疏通拘留营的负责人,使父亲受到良好的待遇。父亲说他第一次尝到美味的英式早餐是在拘留所里。

棋樟山位于新加坡本岛以南 6.5公里。原名“鹿鸣岛”(Pulau Sakijang )。根据一些资料显示,因为这小岛曾是一个信号站,山岭上的旗杆常挂着好多做为信号的旗帜,所以又被当地的马来人称为“旗岛”(Pulau Bendera)。如今这小岛普遍的名称乃圣约翰岛 (St. John's Island) 。写到这里,不禁一笑,想到父亲竟然和老约翰有这么一个关联。

1948年间,英殖民政府在棋樟山设立一个拘留所,以监禁一些在紧急法令下被扣留的政治犯。

「在受英文教育的亚洲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会挺身而出一捍卫亚洲人的平等地位。当时我不晓得许多华文教育的人,并未融入殖民制度之中。他们的教师来自中国,他们并不承认白人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所受的教育,所受的思想上的影响,并不要求他们接受英帝国的价值观和使命。我到战后才对他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p.59

唯一有勇气和信心,而且敢于挺身而出反抗侵略者的是华人。他们大多加入了马来亚共产党,有些则参加了国民党领导的抵抗运动。这两批人都受了中国民族主义的激励,而不是出于对马来亚的忠诚。正如在战争时期他们成了给日本人制造麻烦的根源那样,后来在和平时期,他们也成了给英国人制造麻烦的根源。p97-98」- 李光耀 《回忆录 1923-1965》

二战后,华校生反殖民、亲中国的成因有很多:1. 一直以来,华侨社会在岛上自力更生,有着自己一套的文化传统与教育体系。对于他们而言,“祖国”是他们永远的家乡。新加坡的晚晴园更是在辛亥革命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整个东南亚华人革命党的总基地。纪念馆中,有一幅巨型油画《华侨是革命之母》,画的是1907年孙中山在新加坡向当地矿工和胶工宣扬革命思想的场面。足见华侨与中国不可磨灭的关系。2.殖民政府寄望通过教育,培养具有忠于英国的殖民地思想,更试图以英文教育取代民族母语教育,也因此营造了两极社会:英文社会与非英文社会。二战后,英国人与马共在政治领导权上的斗争,使英国人杯弓蛇影,将华文教育者视为共产党或华文沙文主义者。以颠覆分子的罪名,将马来亚上万名华人知识分子,包括教师,报人,作家等文化工作者遣返中国大陆。加深华校生反英的情绪。3.二战后,英国人因向日军投降而声望下降。加上战后经济萧条,市场不景,华校生在就业与经济上遭到不平等待遇,是以对殖民政府嗤之以鼻,而对新中国充满了梦想与期待。

照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