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6, 2011

人间的条件 (III)

自1842年后,中国开始有了个「独立自主」的梦。

《中英南京条约》,令中国也尝到沦为殖民地的滋味。接下来的一百年,甚至时至今日,圆梦的尝试还在进行着...

1861-1894 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清朝政府中一派的洋务人士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之名所发起的运动。鼓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盼望借助资本主义生产技术,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

孙中山曾就洋务运动,发表本身的看法: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者,徒维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1895-1898 从公车上书到戊戌变法维新- 民权思想的崛起

1895年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亿两的消息传出后,康有为、梁启超立即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并在5月2日,聚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这历史著名的“公车上书”(汉制规定,吏民上书言事均由公车令接待。)虽然最终被“都察院”以《马关条约》已经签定,无法挽回为理由,拒绝接受而告终。但却掀起了一股国民问政的风气。

从民本到民权思想,康有为在《万身公法书籍目录提要及实理公法全书》中 ,提及自己的民权观:他认为人生来平等 ,同时又充满差异性 ,这些充满差异性的人是独立的 ,有自主权 ,应当“以平等之意 ,用人立之法。”这种平等也应出现在君民之间:“民之立君者 ,以为己之保卫者也。盖又如两人有相交之事 ,而另觅一人以作中保也。故凡民皆臣 ,而一命之士以上 ,皆可统称为君”。把君主比作契约关系中的见证人 ,而不是以往以君主为一切社会关系的合法性来源 ,这在当时是一大思想进步。(参http://baike.baidu.com/view/1657.htm

以上两种势力同有一个宗旨,即救亡图存、独立自主。但因意识形态不一,也就有了外显上的差异。

人间的条件 (II)

1958年,政治理论家汉娜 • 阿伦特 (Hannah Arendt) 出版了她一本重要的著作《人的境况》(The Human Condition) 。汉娜坚信凡来到这世上的人都拥有创新的本能,「对不可预见的尤为期待」 (expecting the unexpected)。然而,人的「无思」(thoughtlessness) ,即欠缺与他人共享人类世界的概念,导致人只关注消费,而无法为人类世界背负任何责任。

汉娜倡导「积极生命」(vita Activa)。这是一个富有「行动」(action) 与「言谈」(speech) 的生命。而其实践的形式有「人是多元性的」以及「他人在场」的意识。


1959年,由小林正树导演,改编自五味川纯平同名的历史写实小说改編自五味川純平同名的历史写实小说,《人间の条件》三部曲也开始上映。影片对人之所以为人,以及对人生存在所当有的状态给予严峻的提问,与汉娜的「思考我们所行为何」(Think what we are doing) 相呼应。片中主角阿追 Kaji 是个理想主义者。原以为选择到满洲的矿山督管那里的中国劳工就可以避开被征召入伍的厄运,同时还可以凭一己之力,实践他的人道劳务管理改革试验。渐渐地,阿追的信念面临莫大的考验。在知道自己无能力阻止宪兵将潜逃不遂的劳工斩首时,他找中国劳工领袖老黄倾谈。老黄直接道出阿追的问题:「时候到了,自然就会揭露谁是戴着人道主义面具的凶手以及真正配得上那个美丽的姓名-‘人’」;「你对人的信心比你尝试想象的还来得低。」

19世纪末至廿世纪中是一个极为坎坷的时代。但是生为人,总会如汉娜所说,「对不可预见的尤为期待」般对生命保持积极的态度。

下一篇将会集中讨论中、英两国当时的政治与社会意识形态。因为这对新加坡将来的路向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Tuesday, April 5, 2011

人间的条件 (I)

「无论我是对是错,是生是死,我知道我想参与那能对生命本身以及整体世界起更大建设性作为的东西...没错,我们是生理性的存在物,但是人本还具有其他的向度。对我而言,在这个时刻,我觉得我已准备好去厘清我存有的另一层面。」• 托马斯

“Whether I was right or wrong, lived or died, I knew that I wanted to be part of something that was more constructive towards life itself and the world as a whole…We are physical beings, of course, but there are other dimensions of our humanity as well. And for me at this time I feel ready to work out of another level of my being.” – Anne Thomas

2011年311日,日本东岸地区发生9级强震,亦引发了(后来的数据显示)近38米海啸,吞噬沿海城镇。

• 托马斯来自美国,在仙台当英语老师,并在那里居住长达廿二年。那一天下午,她和当地居民一同经历了这一场人间浩劫。

侥幸生存的安,于314日在她的博客里刊登《来自仙台的一封信》(A letter from Sendai) 。(参http://www.odemagazine.com/people/Anne%20Thomas/blogs)文章里描绘仙台的人民如何在尚未平静的灾场中(每十五分钟一次余震,警报器不曾停止作响,以及直升机一直在顶上盘旋)开放自己的家门,开放自己的心,井然有序地以群体利益为重,各尽其责,相互扶持,务必使该区的生活尽快恢复常态。

这一封信不久在网上被迅速传开。主要是因为安在书写中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的积极与乐观精神,令读者无不受到激励。后来安更选择放弃美国政府给予美国公民撤离的安排,决定留驻仙台。

今天,新闻又播报一名46岁、来自英国的英语教师理查•哈尔伯斯达特 Richard Halberstadt,他也决定不畏辐射的危险,留在石卷Ishinomaki,帮助当地的人民重建家园。他说:想到我这19年在这里所建立起来的友谊联系,以及石卷人为我所做的一切美好事,我不想出卖这一份一直以来他们对我所付出的情。所以当环境的不利似乎令人觉得撤离是理所当然的事,等一切好转后再倒回来这实在不是为人当做的事。」

意识形态 (ideology) 是指社会或个人行为背后的思想和解释系统。而人類的生存條件 (The Human Condition) 则涵盖了在社会、文化与个人语境中为人的经验。新加坡的历史是不能被独立研究与叙述的。根柢旅迹所期望达成的,是给予在地身份认知上较整全的反思。